背景
10月18日,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、证监会发布《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》,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,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,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。首期额度3000亿元,年利率1.75%,期限1年,可视情况展期。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,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.25%。
首批落地情况
10月21日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招商银行、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落地首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。截至目前,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公告,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,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股票,涉及资金总额超百亿元。
合作银行情况
首批回购增持贷款合作银行包括四家国有银行和两家股份制银行,涉及上市公司包含不同所有制企业,覆盖主板、科创板和创业板。
银行表态

各相关商业银行明确表示,将用好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工具,与上市公司、股东加强沟通,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。
案例展示
建设银行指出,截至目前,已与广电计量、玲珑轮胎、力诺特玻等上市公司达成合作协议,贷款利率不高于2.25%。
中国银行表示,在首批23个上市公司合作落地公告中,支持项目数占7个,排名同业第一。
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办理1亿元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专项贷款。
招商银行表示,在第一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客户中,既有上市公司回购贷款,也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贷款,既有央国企客户,也有优质民营企业。
中信银行表示,于10月20日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、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、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,成功落地市场首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。
后续展望
各商业银行已积极制定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落地方案,后续或有更多上市公司披露相应公告。
免责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